第一生活网

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晏凡彩
导读 大家好,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家好,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青春期男女的五大矛盾心理。

2、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人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3、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4、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5、2、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青春期的人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6、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7、3、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人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

8、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9、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

10、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11、4、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青春期的人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

12、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记”里。

13、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14、5、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青春期的人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

15、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

16、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17、青春期少年心理问题有哪些症状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

18、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19、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20、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

21、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

22、  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

23、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24、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25、  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26、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

27、  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

28、  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29、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

30、  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造成了中学生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依赖性,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31、  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32、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

33、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

34、  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

35、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36、  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

37、  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38、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

39、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40、  这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41、  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42、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

43、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因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

44、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5、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46、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

47、  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

48、  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49、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50、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

51、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

52、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

53、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54、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

55、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56、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

57、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58、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